当高速壹品森境的铝板幕墙在滨湖的阳光下反射出冷光,当琥珀梓桐院的空中花园还在等待首批业主入住,合肥第四代住宅的故事似乎提前进入了中场休息。
曾被寄予"未来人居" 厚望的概念,如今在合肥楼市的声量正逐渐减弱 —— 今年以来,官方土地出让中难觅其踪,房企也鲜少主动加码,这场始于概念狂欢的居住实验,正暂时归于沉寂。
翻开合肥第四代住宅的花名册,目前能明确对标的项目仅有两个:滨湖的高速壹品森境与新站的合肥城建琥珀梓桐院。
高速壹品森境作为合肥"新计容" 后的首个四代宅项目,房源主打 225㎡起步的高级改善,户均赠送约45㎡空中花园,单价3万+/㎡的定位,将客群牢牢锁定在高改圈层。
琥珀梓桐院则以 1.0-1.1 的超低容积率,规划了双拼、叠拼与四代宅混合业态,试图在低密场景中嫁接立体绿化理念。
但这两个项目,更像是孤独的先行者。
自2024年6月瑶海三宗四代宅试点地块流拍后,合肥今年再无官方明确要求建设四代宅的土地出让记录。民间层面,房企拿地后主动升级为四代宅的案例也近乎空白。
与去年行业对 "空中庭院"" 垂直森林 " 的热捧相比,今年的合肥楼市,第四代住宅的讨论声明显稀薄了许多。
四代宅的遇冷,从来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。
首先是先天缺陷的集中暴露,让市场回归理性。
从全国案例来看,这类产品的"美丽烦恼" 早已显现:武汉某项目因 3 米进深露台遮挡,下层客厅冬至日有效采光仅 1.2 小时,业主日均开灯时长增加 4.7 小时;
西安项目6 米悬挑露台交付 3 年后,楼板出现 0.3-1.2mm裂缝,结构安全隐忧浮出水面;更普遍的问题在于维护——广州某项目因未预埋灌溉系统,50%绿植6个月内枯死,后期户均年养护成本超1.2万元。
有鉴于此,民间甚至一度流传 "住建部叫停审批" 的传言。
虽然,这条传言被近日宁波海曙区最新四代宅HS07-02-18 地块的成交打破,但政策风向的微妙变化不容忽视。
今年6月,住建部明确提出"好房子不等于贵房子",强调住宅需回归安全、舒适本质——这对依赖 "容积率豁免"与"空中花园溢价"的四代宅而言,这无疑是一种隐性约束。
另一方面,四代宅也与当下合肥楼市的转型节奏产生了脱节。
众所周知,今年合肥新房市场正集体转向"小而美" 的刚需产品。比如城投揽萃,首开总价不到200万,滨投嘉玺116㎡户型起步价188万等等,新计容政策下的小户型因高利用率成为主流。
数据显示,合肥二手房成交中200万以下房源占比超 80%,不断下沉的客群结构,自然而然倒逼房企在新房市场向刚需转型。而四代宅动辄500万起的总价、30%-40%的物业费溢价,显然与当前市场的主流购买力错位。
更关键的是,市场缺乏成熟样本的支撑。
合肥的四代宅项目均未交付,全国范围内真正运营超过5年的案例也寥寥无几。空中花园的防水防渗、绿植的季节性更替、社区公共绿化的权责划分……
这些交付后才会暴露的细节,至今没有标准答案。
当购房者发现"空中庭院" 可能沦为 "高空菜园" 甚至 "杂物间",观望便成了自然选择。
暂时的熄火,不代表彻底退场。
第四代住宅的核心理念——“让自然回归城市”,依然契合人居升级的长期需求。随着技术迭代,重庆已试点"钢管桁架悬挑体系",将结构自重减轻 35%;
深圳项目引入物联网灭蚊站,蚊虫密度下降 82%;苏州采用智能调光玻璃,让四代宅的采光问题得到缓解。
这些探索,都在为产品"补课"。
对合肥而言,当市场度过刚需爆发期,改善需求重新成为主流,四代宅或许仍有机会。毕竟,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主城,如何在高密度中保留自然意趣,始终是未解的命题。
只是眼下,这场关于"空中花园" 的实验,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。合肥第四代住宅的故事,暂歇在了这个夏天,但关于未来的想象,尚未落幕。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